时间:2020-04-14 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
小米 10 Pro,我愿称其为小米的涅槃之作,因为它打破了公众对于小米手机的种种思维定势。
无奈小米不会吹。
我用这台机器也用了近一个月,感受很明确。对那些还不待见小米的人,我想可以引用罗哥发布会上的一句话来回应(有意思的是不久前罗哥直播就「带」过小米 10 Pro):
广告是小米最大的包袱买小米手机的人绕不开广告,不买小米手机只评价的人也绕不开广告。别烦,比起手机拿到手里摸索、求助、几经折腾和广告有来有回打上好几十个回合,我们在这里花两分钟时间聊一聊 MIUI 的广告问题并不过分。
必须承认的是,广告的确是挡在小米 10 Pro 和「高端」之间的那块绊脚石,充斥着「牛皮藓」广告的 MIUI 也依然配得上「ADUI」这个称号。以我自身的使用体验来看,小米应用商店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商店搜索候选项和搜索结果几乎都是推广,而不是我要的那个应用,除非那个应用正好也买了推广位。
更让人恼火的是,如果不用官方应用商店改用第三方商店,在安装器中,一样能看到来自小米应用商店的推广。
那广告能关吗?能。但你若是打开设置在搜索框中搜索「广告」二字,是搜不到那个传闻中可以关闭广告的「一键开关」的——不是老用户根本不会知道,你需要在「设置 > 我的账号 > 隐私协议等 > 系统广告」这里才能找到全局广告开关。
在小米看来,这些广告严格来说都叫做「互联网服务」,不属于「系统广告」,但上面提到的应用商店可是无法卸载的预装应用,要关闭所谓「互联网服务」需要在该应用设置中调整,或者只能关通知解决,一般用户怎么会知道这种操作?
况且 MIUI 负责人在去年就承诺过整顿在「通知推送和信息流」中的低俗内容,转眼 3 个「三个月」过去,当初的承诺还是一纸空文。
如果小米达成了这个承诺,只有「普通广告」的小米能走上高端吗?没准还真能。我不理解为什么小米中国区在系统广告这件事情上表现得那么唯唯诺诺,明明广告占了小米营收相当的一部分,为什么小米中国区不能硬气一点直接回应?
不要说做不到,印度区的老大已经这么做了。
公众对 MIUI「广告很多」的印象属实,但如果你用过别家的机器,就会发现大家都有广告其实也是事实。小米需要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斜:消灭低俗广告,让一键关闭广告能关闭干净;然后打好舆论战,学会转移矛盾,坚持据理力争,或许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MIUI 的广告问题。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这可以说是对「没有广告 MIUI 就会更好用」的一种反证。
MIUI 拥有极为全面的效率工具和生活服务。效率工具比如集成系统内的无广告 WPS,多协议无线投屏;生活服务比如负一屏整合,快应用直达…… 好东西太多,你想要或不想要的都有。除此之外,在大多数人看不到的地方还有非常多的细节处理。
这里简单举些例子:
相册中会显示截图的来源应用、来快递时铃声会变得更加活泼、面容解锁可选择 iOS 逻辑或者直接解锁、息屏显示可选速览/定时/常亮……对了,关于息屏显示,MIUI 不仅在其他家有的息屏显示这里做了防「烧屏」,对通知栏上一般会常驻的图标(比如时间)也同样做了固定频率的细微像素偏移,避免长时间显示在状态栏留下残影。
另外说起细节还不能忘了 MIUI 11 的系统字体——「小米兰亭 Pro」。这个字体不仅具有较高的识别度,同时还保留了优异的阅读体验。在这点上,它可能是除了 San Francisco 以外平衡做得最好的了。
作为 Variable font,小米兰亭 Pro 的字重能无级变化。不仅可调大小,现在还可自由调节粗细了,可以说是「长辈快乐」功能。另外由于采用了 OpenType 的可选字形优化体验,夹在数字之间的冒号会居中变圆、连续全角标点间距仅微宽于半角标点……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这是 MIUI 面对其他家软件体验时所拥有的绝对优势。就在你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数十万的米粉在体验「干翻全体友商」的全新 MIUI 桌面;就在友商产品经理宣传新的隐私保护功能时,MIUI 对应的功能已经悄悄开始内测;就在我准备骂小米还没做「超级防抖 Pro」的时候,刚刚更新的稳定版就已经给所有人推送上了,并且负责人还说 4K60 的防抖,全新的相机 UI 都在路上了……
MIUI 正是这么一个开发进度高度透明,米粉和小米员工高度互信,携手共建的系统。因为广告的存在,似乎小米手机「成也 MIUI,败也 MIUI」,但「败也 MIUI」是不熟悉小米的新朋友的感受,而「成也 MIUI」才是所有小米粉丝的共鸣。
出厂手机壳第一次拥有了姓名关于小米 10 Pro 是否「高端」这个问题,很重要但提的人不多的一个点在于,小米 10 Pro 看起来就不够 Pro。
最直观的是,它的 CMF 相比于同价位又是「素皮」又是「陶瓷」的机器完全不够意思,看起来就不像能卖到 6K 的手机。同时它的手感也很差。小米 10 Pro 厚 8.96mm,四舍五入就是 9mm,如此厚度虽然对于戴翻盖保护壳的「商务人士」影响不大,但对于我这种「裸机党」来说,整机的观感和握感都不好。
即便小米的工程师在这台手机上终于实现了他们三年前就想尝试的超窄金属边框设计,这样的设计仍然没法消除握感的不适,同时还导致边框上的按键变得非常窄,按压感并不好。
要说重量,208g 显然不算轻,但在现在手机越来越重的趋势下,这个重量倒也不是不能接受,我反而觉得带点重量的手机才有「Premium」的感觉。但整机重量分布不太均匀,有些头重脚轻,这是比较大的问题。
那有解决办法吗?
就等你这句,戴上附赠的手机壳吧——这个手机壳做工相当扎实,整体硬到几乎无法弯曲,背面做了防滑凸点的设计,相机开孔完美地保护了凸起的部分,侧边完美地包裹了电源音量键,增大了按键面积。戴上手机壳,握感不仅更加厚实了,整机重量分布也平衡了许多。
因此我认为,这手机戴上壳才是「完全体」;小米肯定也觉得手机壳是「一块塑料的艺术之旅」,以至于还在侧边骄傲地加上了「DESIGNED BY XIAOMI」字样。
屏幕只差那「临门一脚」小米 10 Pro 屏幕的 PPI 仅有 386,如果再算上 Diamond Pentile 的损耗,等效 PPI 只有 315,低于 Retina 的 320,所以这块屏幕我能明显看到文字的彩边和图标的锯齿。至于你能不能,可以去小米之家看看。
这块屏幕在其它方面的槽点倒不是很大。90Hz 是今年旗舰的基本要求,它绝对不只是对游戏有好处,在日常使用的每一个 UI 动画中,高刷新率给人的感受都是极为强烈的,这些 KOL 们已经吹过很多遍了,就不再赘述了。
小米 10 Pro 采用的打孔曲面屏,打孔不大不小,处于「能接受但不能忽视」的级别;曲面的部分与去年的手机不同,没有特别影响日常阅读体验,反倒能在弹幕从边缘流入屏幕时,通过曲面变化营造出一种奇妙的愉悦感。
这块屏幕的发色很棒,低蓝光的同时色彩也很准确,是那种看一眼就心动的准确。用玄学的话来说有种「通透」感,这时再回去看以前的屏幕就会觉得有点「脏抹布」了。MIUI 在设置里也为这块屏幕提供了很多可调参数,比如 RGB、HSV、对比度、Gamma 等,对喜欢折腾的用户来说是件好事。
但普通用户也没必要折腾,因为这块屏幕有出厂校色,选「原色」模式色彩就非常准确了。如果觉得出厂校色太过寡淡,看视频时 MIUI 也提供了视频增强效果。只不过这个增强效果不是针对视频的,而是对应用全局都套了一层滤镜,在视频之外的 UI 上也有作用,MIUI 应该需要修复这个问题。
小米在发布会上重点强调了这块屏幕的自动亮度优化,利用手机前后两个传感器来实现更准确的光感,配合机器学习的算法让这个手机宣称做到了「Android 阵营最好」的自动亮度体验。
实际真的如此吗?
说它「最好」,其实不是因为小米做得特别好,而是 Android 阵营之前都做得太烂了。这台手机做不到让用户忘记手动调亮度,但起码不会抽风到让用户放弃自动亮度。比如躺床上玩手机的时候,自动亮度效果就不是很好。难道小米是故意想让用户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吗?
走到户外,这块屏幕同样惊艳。亮度除了会自动拉满,还会启用「阳光模式」。此时,高达 800nits 的激发亮度会被启用,同时还会启用对比度增强效果,帮助我们在阳光下更好地看清屏幕。根据各方的测试,小米 10 Pro 应该是目前 865 旗舰中激发亮度最高的。
所以说这块屏幕真的就差分辨率这临门一脚了——如果 PPI 能做得更高,这块屏幕毫无疑问能跻身上半年最佳屏幕之列,对参数吹毛求疵的人也很难再挑出什么毛病。
充与放,都能打破条条框框Android 阵营的快充早已让消费者的充电习惯从「整晚充电」转变为「碎片充电」,而 50W 的 Mi Charge Turbo 让我的充电习惯再进化到了「随时满血复活」。即便是一块 4500mAh 的大电池,一小时充满也不在话下,体验非常舒适。
同样舒适的还有无线反充。除了充配件,无线反充还能像烟民间「借火」一样,让你朋友「手心里的温暖」继续暖下去。更棒的是,小米 10 Pro 在有线快充的同时还能无线输出,从而能省下一个无线充电板的桌面空间,无比美妙。
值得一提的是,电量见底时 MIUI 还提供了严格控制后台的超级省电模式。在这个模式下,除了电话联系人短信,用户还可添加最多六个自定义应用。在电量还剩 5% 时,开启超级省电后,系统提示还能待机 18 小时——这个救命功能理论上应该会很好用,但在疫情期间,我实在是没遇到使用它的机会。
至于外放,小米 10 全系列都采用了对称式的双扬声器,加上听筒共有三个独立音腔,这种“奢华”的设计在手机上非常罕见。小米 10 Pro 相对于标准版更进一步,双扬声器的等效音腔更大,听觉体验更加震撼。
这样的配置毫无疑问颠覆了传统的影音体验。在外放影视剧时,配合音效增强,这对扬声器能产生真实的立体声效果,在上网课开会议时,这对扬声器也能营造很强的临场感。
而更加颠覆性的在于日常的外放体验。午休小憩,本来为了能闹醒自己,我会将单扬声器手机带有扬声器的一段朝向耳朵。但现在,随便怎么放,响铃都是最大声。
这种感觉好比从传统运动相机升级到了 360° 全景相机,不需要再将镜头对准被摄对象也能达到拍摄效果一样,开始会很不习惯,但逐渐习惯后,这就是回不去的体验提升。
大底高像素的忧与喜相机是这台手机的主攻方向,小米从去年底开始确立将高像素作为营销方向起,就一直在高像素的路上狂奔。从硬件参数上看,这台手机和去年末的小米 CC9 Pro 主要差别有三:
一是 865 的 ISP 的巨大升级。实际使用时能明显感觉到拍照延迟比小米 CC9 Pro 小了非常多。
二是删去了能 1.5cm 就对上焦的微距镜头,转而让广角镜头来承担此任。老实说,这个改动无伤大雅,之前的五摄更多是参数上吓人,不一定满足实用性,只保留四摄反而更加务实。
三是微距的洞洞被闪光灯和 Flicker Sensor 填上了。这是这台手机设计最失败的地方!几乎所有小米 10 系列用户都反馈说闪光灯太靠下,会被手指遮住,影响手电筒的使用。很明显,在进行设计时,这台手机实用性向美观度让步了。因此我此前很期待 Redmi K30 Pro 能解决这个问题,谁知道它把 90Hz 砍了(泪目
如果你对 CC9 Pro 还不够熟悉,没事,我再具体讲讲:
最引人注目的是主摄 S5KHMX。它和 S20 Ultra 的主摄一样都是 108MP,都具有极强的解析力,但前者是 4 in 1,后者是 9 in 1。因此在夜景成像上,后者的理论进光量会更大,但 S20 Ultra 目前还欠优化,从 KOL 给的样张看,差距并没有想象中的大。
此外这颗传感器不支持慢动作,所以 小米 10 Pro 的慢动作实际上是用超广角实现的。
1/1.33" 的大底给了这颗主摄相当不错的夜景表现力,但同时由于镜头素质跟不上,这个大底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边缘模糊。在普通拍照时可能感知不强,但现在是网课时期,我需要天天拍照上传作业,因此这个问题非常困扰我。
可以看到,中心文字还算清晰,但四周的文字已经模糊了。小米官方当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提供了解决办法——用超广角。但超广角拍出来的照片在光照条件不佳时,同样不尽人意,边缘存在色散现象。
难道就没有除了裁切以外的办法吗?主摄四周模糊,那我用 2x 不就没问题了吗?哇我真聪明……
还是糊的??我陷入了沉思:「不对,一定是我打开方式有问题,再试一次……」
成了?!
怎么回事?聪明的你应该猜到了,小米 10 Pro 在变焦时会先测距,看距离是否能达到下个镜头的最短对焦距离,达到了,就切换镜头,没达到,就继续采用主摄数码变焦。因此,当离纸张比较近的时候,用 2x 变焦也救不了边缘模糊的情况。
怎么才能知道换了镜头?
小米 10 Pro 的主摄和长焦采用了完全不同的锐化方案,主摄比较自然,而长焦锐化很重,在取景器就能看到明显差别。解决了拍作业的问题,该解决拍屏幕的问题了。
怎么 4x 比 2x 模糊这么多?
聪明的你应该猜不到,在 3.7x 以上的变焦,如果距离没有达到超长焦镜头的最短对焦要求,变焦会回落到主摄的数码变焦。
两个问题,为什么是 3.7x,为什么回落到主摄?
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小米 10 Pro 的超长焦相机是 OV13B10,本身是 13MP,小米放在了 3.7x 上,在 CC9 Pro 时,小米把它叫做「8MP 5X 光学变焦」。
这个 8MP 是等效裁切算出来的,本没什么问题,但之前 OnePlus 7 Pro 干过这事,被 XDA 的吃瓜群众喷了,于是一加之后就老老实实标原数据了。小米可能也一样,所以在这台手机上,小米管它叫「10X 混合光学变焦」。
第二个问题也不难回答,由于 2x 镜头没有 OIS,高倍变焦会抖得厉害,为保证稳定性,就回落到了主摄。当超长焦没有祭出来的时候,主摄只能数码变焦到 20x,不过短距离变焦倍数太大也没什么意义。
扯远了,总之如果想拍好扫描件,还是开启「文档模式」,在光线好的情况下用超广角拍吧。
接下来该讲软件了。小米 10 系列的相机固件很有意思,可惜提的人甚少。
我想说的只有它——自动拍照增强。这次固件一共有五种增强效果,四颗镜头对于这五种效果的支持情况如下:
HDRHDR 就是 HDR,没什么好解释的。
左边关闭 HDR,右边开启 HDR,可以看到 HDR 对细节还是有一定损伤的,当然这是在极限情况下,一般情况下不裁切放大,画质劣化并不明显。
AI上面说的「AI 场景 1.0」是指,通过 AI 识别场景,然后找到专属的增强效果,再叠加上去,其实各个厂商都有这个功能。它的缺点很明显,一旦没识别到对应场景,照片就会很寡淡,导致拍照时要不停换角度。等 AI 认出来你这是什么东西,才能按下快门,非常繁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米整了个「AI Pixel 2.0」,原理是把大量直出原图和摄影师调过色的图喂给机器学习,然后训练出了一个对所有场景都可用的调色模型……
你可以这么理解,1.0 是只会套滤镜然后就端着相机去约福利姬骗炮的渣男,2.0 是个正儿八经的专业调色师傅。这才终于解决了「等 AI 再拍照」的问题,让 AI 技术真正方便了人类。
少废话,看样片。
这里放了三张图,左边当然是原图,中间是 2.0 处理过的图,右边是 2.0 + 1.0 叠加处理的图,可以看到中间这张已经有内味了,但右边更毒了一些。
你可能会问:有必要两个增强共存吗?真有。
因为 1.0 的场景识别还是存在的,所以 2.0 的调色不会过于艳丽,而是「一切都刚刚好」,适合一般场景;而对于拍食物这种「饱和度拉满」的场景,1.0 的存在就很有必要了。
请持稳手机这个功能可能是从华为 P 系列那里借鉴的,就是先让你按快门,然后再提醒你多拿一会手机以增强画质。成片效果很显著,在光线不足时也能拍到不错的照片。
只不过这个功能没有 Pixel 的 Motion Metering 那么灵性,在拍运动物体时还是会糊,没有遵循「先拍到,再拍好」的原则。
夜景模式请注意,这里的夜景模式指的是「在自动模式下自动开启」的夜景模式,虽然它的实际效果和手动点选夜景是一样的,但还是有必要强调一下这是「全自动」的。
自动出现的夜景模式提示
「请持稳手机」顶多算半个夜景模式,这个真夜景模式才是动真格的。可以看到,左边的「请持稳手机」把照片拍亮了,右边的「全自动」夜景模式把亮的拍到了。
这时候你可能已经要大呼某两个字母了,先等等,看到上面那张表格的 * 号了吗?全自动夜景模式和 AI 相机无法共存。
截止发稿时,这个问题还存在,不知道小米是刻意为之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总之如果要用「调色师傅」AI Pixel 2.0,就用不了「全自动」夜景模式,只能用「相当于半个夜景」的「请持稳手机」,让人感到非常遗憾。
那就单说这个夜景模式,它足够强了吗?
不够,完全不够,不仅看 DxOMark 的子项分数能看出来,通过坊间流传的样张也能看到,即便已经是 2.0 的夜景模式也还是敌不过友商,革命尚未成功,小米还需努力。
可玩性不过在相机的可玩性上,你能想到的友商 feature 小米也一个不落:人像留色、超级防抖 Pro、自动剪辑、自动字幕……即便是没有的也都在路上了,等 OTA 就行。
倒是需要给「动态照片」这个功能一些篇幅:和 Pixel 一样,小米的动态照片可以被 Google Photos 备份和回放,同时可以导出视频/GIF,还有类似 Top Shots 的功能,可以优选照片。
本想借此表扬小米,但这个功能不能常开,遂作罢。
小米 10 系列支持 HEIF,但不推荐开启。虽然省空间,但以 HEIF 保存的文件,动态范围和细节保留都不如 JPEG 格式下保存的文件。而且 Google Photos 只允许 iOS 设备以此格式备份,Android 不行。真有你的 Google :)
绝不鸡肋的小爱同学小爱同学在去年年末更新到了 3.0,新增了对连续对话,自定义唤醒词和自定义音色的支持。
连续对话配合小爱非常出色的上下文语义理解,能显著提高用户体验。只不过我在使用中遇到了个 bug:在对小爱同学说「继续播放视频」的时候,小爱会执行这个操作,不过接下来它会继续听你说话,所以视频还会被暂停,让人哭笑不得。
自定义唤醒词非常实用,用户可以设置「嘿希诶瑞」「嘿咕五狗」这样的唤醒词,之后再用标准英语同样能唤醒小爱同学。也就是说,你可以用一句「嘿 Siri」让三个品牌的语音助手都听你的话!
自定义音色就更厉害了,用户只需跟随引导上传 20 句《白雪公主》选段的朗读语音,经过小米服务器的机器学习,通过后就能让小爱同学使用自己的语音了,甚至还能共享语音包给其他人。只不过这个功能存在隐私问题,如果这个训练过程可以放在本地,用户可选上传分享给其他人,那就完美了。
除了这些花样玩法,对于一个语音助手来说最基本的操作,小爱同学也做得很到位:Pixel 4 用户引以为傲的 Hands-free 操作,用小爱同学也能实现,只需要提前设置好面部识别,用小爱同学唤醒亮屏,就能解锁进入应用,对音乐/视频应用还能执行播放/暂停操作,异常便利;此外小爱同学也有「喊话寻手机」的功能,手机找不到了,只要大喊「小爱你在哪」,即便手机放在了很死角的位置,它也能识别到你的喊话,通过铃声+闪光灯+振动的三重提醒来帮助你找到手机。
当然,最让人离不开的还是和米家 IoT 的深度融合,开关灯,查询室内空气质量,有了集成在系统中的小爱同学,一切都变得非常轻松。
唯一遗憾就是小米把小爱同学的唤醒阈值调得太高了,经常需要喊三四句才能唤醒小爱同学,家里的小爱音箱都被唤醒好几次了,手机上的小爱同学还一点反应没有,让人捉急。
但瑕不掩瑜,如果没有广告法,小爱同学无论从功能还是生态整合的体验上都可谓是全球顶级水准,可以说是整个小米 10 Pro 体验中最为接近「高端」二字的一环了。
简短的购买建议小米 10 Pro 不是小米努力把看家底牌都拿出来堆上去的机器,它更像是研发团队本来就想做个「水桶机」,但做着做着,发现相机占成本比例太高了,于是就分了「带相机」和「不带相机」两个版本。
因此我认为 小米 10 Pro 更应该叫「小米 10 完全体」而不是「Pro」。
小米 10 售价 3999 元起,这个价格即便在未来几个月也是很有竞争力的,配合均衡的产品力,上半年最亮眼的 865 中肯定有它。
我们能看到小米是在以「实用」而非「噱头」的目标去做这款产品,它的各方面都太满足日常使用了:虽然缺少 USB 3.0 导致传统视频创作有些困难,但你仍然能在短视频和直播领域利用这套优秀的相机组进行内容创作;虽然只有 FHD+ 的屏幕导致显示存在颗粒感,但在合适的用眼距离下畅快的内容消费也不成问题;虽然整机偏厚重导致握感不佳,但也正是这样的设计才能塞下令人安心的大电池。
小米 10 Pro 4999 起,这个价位段有更好的相机选择,更好的屏幕选择也要来了。但如果你想体验「完整」的小米 10,买了也不亏。
小米还差那「临门一脚」这篇文章的开头我就在说,小米 10 Pro 是一部打破公众对小米手机思维定势的手机。但也像它屏幕在分辨率上还差点意思、相机调校还需要再努努力、对待系统广告的态度还可以更坚决一样,小米距离自己想要的「高端定位」其实也就差那么临门一脚了。
当我们说小米 10 Pro「不够高端」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很多人心知肚明但又不太好点破的一句话其实是:小米这个品牌其实还不是高端品牌。
别急着反驳,我想分别问问两年前和现在的你——OPPO 高端吗?
虽然 OPPO 去年销量不好,但它在 2019 进行了一次非常彻底的品牌升级,从品牌标识到产品设计再到公关营销,都增加了相当的高级感,这让许多线上用户和 KOL 对 OPPO 产生了接近 180° 的观念转变。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今年初发布的 Find X2 Pro,正式宣告了其品牌重建的完成。
而小米呢?
雷军在去年做的最重大的决定,便是分割小米和 Redmi。去年小米品牌销量同样不好,小米解释为「屯粮过冬」,但在「过冬」的这段时间里,小米品牌有走向高端吗?起码中国区没有,反而是 Redmi 品牌离人民群众走得更近了一些。
去年卢伟冰很拼,Redmi 做到了和荣耀贴身肉搏,而小米却还没有与华为掰手腕的资本。且不说具体产品,如果小米要和华为摆在同一个台面上竞技,起码给消费者的感觉要是同级别的。目前看来,小米中国区的营销团队根本没有拿出靠谱的高端品牌建设方案,法务团队也不敢和企图阻挡小米品牌升级的鼠雀之辈硬碰硬,似乎「进军高端」全靠工程师在努力。这样的小米怎能走上高端?
希望关于手机部分的内容能撬动部分人对小米存在的成见的同时,也希望小米手机业务能成、小米能成。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