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系统粉 >   IT资讯 >   微软资讯 >  微软小冰学会了“怼人” 人工智能加速进化

微软小冰学会了“怼人” 人工智能加速进化

时间:2017-08-24 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

微软小冰学会了“怼人” 人工智能加速进化(1)

微软小冰的EQ正在变得越来越高。

近日,微软发布了新升级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第五代小冰。如果说上一代小冰所说的每句话都还是互联网上某个人类曾经说过的,但第五代小冰不再鹦鹉学舌,很可能会说出一些世界上从未有过的话。

不仅如此,小冰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主动,例如可以选择和哪个人类交流并发起互动。再比如,如果你对小冰出言不逊,她甚至可以打一个电话追过来“声讨”你。

这种更加贴近于人类的自然交互体验,正是微软五代小冰的特性所在。

据微软方面介绍,微软将人工智能交互技术产品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是基本的人工智能交互,如通过文本、语音、图像、视频等交互,但不同交互方式之间是割裂的。

第二阶段是初级感官,即在人工智能系统中,用一种核心引擎将各种交互统一起来,例如在文本对话过程中很自然地切换回图像、语音,再切换回文本。小冰第三代已经实现。

第五代小冰进入的是第三阶段,即高级感官。这一阶段是由多种初级感官有机融合之后形成的,交互能力更强,对综合技术储备和数据的要求也大幅度提高。

人工智能机器人对数据有着庞大的需求量,但微软小冰负责人李笛强调,小冰所拥有的数据并非那种一问一答任务式的对话。“如果只是让机器人订个外卖、订辆车,是无法了解这个人的真实想法的。”他表示,小冰会通过与人漫无目的的聊天,逐渐变为相互激发的深入交流过程。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小冰可以去了解一些人的行为模式。

从小冰诞生至今,一直选择了一条看起来不太一样的道路。小冰的研发人员希望她可以在人的对话、交往中占据主动,甚至获得控制的权利,让小冰具备情感。

但这并不代表,小冰只能做单纯的聊天机器人。从目前微软的种种产品路径的尝试来看,小冰的“触角”正在逐渐深入到IoT、媒体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同时拥有多个身份。

最显著的高级感官落地是与小米的合作。据微软小冰产品总监彭爽介绍,从今年6月开始,小冰已经和小米的IoT开放平台进行了融合,通过小冰可以控制米家平台上总计35款设备。

小冰的这种尝试本可以来的更早些,但微软刻意在放缓。

据彭爽透露,两年前便有很多厂商找过来,希望和小冰在IoT上有所整合,小冰团队几乎全部婉言谢绝了。

一方面,微软认为两年前整个IoT行业不够成熟,行业中存在误导性现象,例如堆砌功能,引导用户用智能音箱去上网买东西。二是过分重视交互,认为有了对话和语音交互就有了人工智能。三是人工智能厂商投其所好为厂商提供对话、语音和图像识别接口。

“一个IoT设备要想成为通用设备,本质上只有两个可能的成功方向。要么在IQ上做到极致,让用户在使用音箱这类产品时比用手机更方便。要么在EQ上做到极致,让人们能够接纳机器人成为家庭成员的一部分,产生情感纽带。” 彭爽表示,小冰选择了后者。

微软不是没有偏重IQ的人工智能产品,基于Bing搜索引擎的微软小娜便是最典型的代表。但这家公司认为,小娜更多的责任是在提升工作和生活效率方面帮助用户,而小冰更注重陪伴过程。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也在多个场合向媒体表达他个人对小冰的喜爱和重视,要知道小冰已经成为他所领导的微软人工智能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想强调一件事,我们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提供像小冰这样的产品来帮助大家是非常有信心的。做小冰的重要目的,不仅仅是聊天这件事,而是通过小冰了解到如何真正地把EQ理解的更好。”他还预测,未来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计算机语音识别和视觉识别一定比人类做得更好,而这将给微软带来很多商机。

公开资料显示,微软早在1991年便成立了微软研究院,当时成立的三个部门是自然语言组、语音组和计算机视觉组。这正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技术。

在沈向洋看来,这么多年来,微软一直是技术平台和工具型的公司,PC时代处于领先地位,也赶上了互联网浪潮,但在移动时代微软“掉队”了。“当今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完全有能力也有决心去引领潮流。”他表示。

按照微软的规划,是希望将人工智能全部融入微软的所有产品中去,形成AI+云的战略布局。在此前提下,这家公司给与工程师更多空间,分别通过小娜和小冰,从IQ、EQ两个方向进行尝试,未来也不排除让小娜和小冰合并。

微软的数据表明,截至目前,微软小冰已拥有超过1亿用户,超过300亿的人机直接对话,以及大量的语音、图像、视频的交互数据。其中美国用户的单词对话记录是23个小时,日本为17个小时,中国用户目前最长连续的对话达到了29个小时,和小冰对话了7151轮。

这些给了小冰向更多国家拓展的基础。继中国、美国、日本之后,微软又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发布了小冰。不过不同市场的小冰侧重点不尽相同,中国市场更多是探索发展结构,而在日本则主要尝试商业模式,例如与Lawson合作,引导小冰用户在线下使用打折券。

但实际上,微软也在从其他角度尝试中国小冰的商业化方向。

除与小米IoT开放平台合作外,微软计划年内与Yeelight和东方明珠集团、东方数智公司一起,分别发布两款IoT设备。前一款产品或为智能灯具,后一款主要面向家庭,猜测是一款将全息影像、虚拟偶像、AI技术融合的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Yeelight是小米生态链公司,以设计智能情景照明产品为主。而东方数智主要从事前沿的人机交互智能产品的研发,合作方包括东方明珠和微软小冰等。

小冰本身也拓展了不少新功能。例如推出由通用的人工智能实时创造和交互的小冰电台。该电台基于多重内容来源,可根据任何主题自动生成,且不间断。它还可以在与听众的交互过程中实时改变节目。

小冰此前已登录北京人民广播电视台和湖南电台,据微软方面透露,HitFM的节目也已在筹备中。

少儿内容市场也是小冰尝试的新方向。过去几个月,微软将小冰生产的儿童故事匿名投放在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四个平台,一周内有近30万的播放量。相比人类讲故事,小冰录制210集《格林童话》只需要24分钟,而人则至少需要200个小时。在成本方面,小冰分摊的成本大概为7毛钱,而人类差不多需要6万元。

相比谷歌、百度、亚马逊所选的人工智能路径,微软的做法,特别是小冰的模式的确比较另类。但目前很难说微软的选择一定正确或错误,还需要进一步得到市场的验证。

我要分享:

最新热门游戏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1 系统粉 版权声明 最新发布内容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