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系统粉 >   IT资讯 >   微软资讯 >  对话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人

对话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人

时间:2017-04-11 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

洪小文,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院士。洪小文于1995年加入微软研究院美国总部任高级研究员,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主要创办人之一。在2005年正式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之前,洪小文曾担任微软公司自然互动服务部门的架构师。

我个人是科幻电影迷,对人工智能题材尤为感兴趣

和很多微软研究员一样,我个人是科幻电影迷,对AI题材尤为感兴趣,因为多年来AI一直是我的研究领域,它与我每天从事的研究工作息息相关。

在我看来,幻想有朝一日机器统治世界的电影其实都难以解决一个简单却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促使机器攫取权力的动机。自然界的猛兽当然会互相攻击来确定族群的领导者,也有很多人会把更大的权力、更多的金钱视为必生追求的目标。

对话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人(1)

人工智能机器的能力质变大概有四级台阶

第一级,功能(Capability)。功能是工具的价值点,对于人类最有意义,也一直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从石刀石斧、鼎镬簋盂、埙筝钟磬到今天的跑车、游轮、客机,工具万千,各有所用。

第二级,智能(Intelligence)。在今天,说起记忆力、算数和弈棋(不包括围棋),计算机比人类更在行,但大部分人可能不会认为这些有多高智能多了不起。另外,IQ(Intelligence Quotient)测试是个有趣的话题——由于测试全程通常都会给出各种选项,机器在应对这种智能商数的挑战时其实是有很大的几率得高分的,我猜测,未来十年内,将会出现IQ测试拿最高分的机器。

第三级,智力(Intellect)。智力比智能更高一筹,“力”这个字里包含了判断力、创造力等信息。对人类来说,每天我们面对的大多都不是选择题,又或是有着无穷选项的选择题。今天的AI,基本上没有能力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创造出如天外飞来一笔的新的选项。

第四级,智慧(Wisdom)。智慧往往是由丰富阅历、深邃思考积淀而来的洞察——所以我们经常说某位长者智慧深广、堪为导师。所有的智能都不是用选项的形式来表述的,就像火种,它能在特定的时刻引燃人们思想的火花,照映前路。哪怕再过很久很久,机器也不大可能产生真正的智慧。

对话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人(2)

让机器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和成长

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让计算机能用人类的方式来了解世界,所以语音识别和计算机视觉始终是AI研究的重点——今天我们已经可以和Cortana对话、或是坐在配有360°无死角摄像头的无人汽车里感受机器驾驶员的技术。

长期以来,从事AI研究的科学家,也包括那些执迷于创造出类人机器的学者,总是梦想着将人类思考、计划、执行的能力移植给机器,但是否人怎样行动,机器就应怎样行动?是否人达成目标的路径是由A到B,机器就应遵循完全一样的路径?这种研究诚然有着非同寻常的科学价值,却也会因“赋予钢铁工具以人的特征才算成功”的偏执而举步维艰。

另一条思路是跳出窠臼,站在机器的角度去模拟和延展人的思维,而不是用人的视角和习惯去限制机器。无人驾驶汽车并非只有“两只眼睛”,而是装备了多个雷达传感器、全景摄像头和激光测距仪。i-Robot清洁机器人也是,她的身材圆润扁平,一点儿也不像人,但吸尘的时候一定比两米高的机器保洁员好用。

对话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人(3)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人?

真正有用的机器人不一定是人的形象,人形机器有趣但不实用。现实中,已开始帮助我们做各种工作的机器大多是小巧和悦目的,未来我们的办公室、我们的家都会变得越来越智能,但“智能”会无形地隐藏在吊灯里、电视中、墙壁上,更像是人类生活在智能机器中,而不大可能只是以人的形象提供服务的机器人。

研发有类人情感的机器,对科学家而言或许是值得投入心血的课题,但其实用意义远不及科学意义——而今生活中已经有很多智能机器,虽然它们没有情感,但这能说是坏事吗?假设你的机器人既能干又爱你,但爱的反面不正是沮丧、愤怒等负面情绪?这样的机器人,可能会在情绪不好时拒绝你的指令,还可能希望自己也有权像人一样工作五天休息两天,这恐怕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

对话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人(4)

我要分享:

最新热门游戏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1 系统粉 版权声明 最新发布内容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