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4-13 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
去年,算是亚马逊黑马崛起的功成之时,如今亚马逊股价上看每股一千五百块美金,自五年前涨了近四倍。亚马逊的整体策略经过二十几年的酝酿,已经将电子商务平台玩到了另一境界,未来甚至有过度垂直整合的疑虑。二十年前,谁也想不到今天亚马逊会一举超越Google,成为云端霸主。
但是除了亚马逊以外,有另外一家巨无霸企业动作频频,却乏人问津。原因没别的,因为这家科技巨擘在世界软件业称雄超过三十年,因垄断产业、动用反竞争手法恶名昭彰,众多科技人听到这家科技巨擘的名字都不由得皱眉。
但也因为如此,这家科技公司过去十余年转变惊人,少见大众科技传媒报导。如今,新策略奏效,这家公司脱胎换骨后,值得我们再次关注。这家公司,就是微软。若要论一家公司蜕变、转型的过程,微软的故事精彩程度一点也不输亚马逊。
2000年前的微软
九零年代以前的微软,许多人都很熟悉,不需要敝人冗述。从跟Altaire合作起家、跟IBM合作PC-DOS与MC-DOS畅销、跟IBM合作发展OS/2,一直到Windows 3.0与Windows NT问世。微软从一家新墨西哥的弱小公司在二十年间在传统软件业跃升霸主地位。但九零年代中末期,网际网络的崛起,让这位传统软件霸主胆战心惊。
第一个让微软皮惊肉跳的是网景(Netscape)。当时,网景的目标是将其Navigator浏览器在各操作系统中完全标准化,再透过网络为公开软件平台,在消费市场突破微软的Windows生态。(注:没错!这策略并不是Google想出的,而是网景。)这策略马上引起微软注意。当时网景的浏览器仍是付费制的私有软件(Proprietary Software),而微软对付网景的第一套就是发展IE,并且将其免费跟Windows一同出版,借此大力打击网景的获利能力。
讽刺的是,因为微软在商业上的围剿,使得网景放弃付费浏览器,开始将Navigator(后Communicator)原始码开放(Open Source),因而产生了Mozillla Foundation(Firefox的东家)。不久后,网景被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并购,浏览器的核心开发业务被转移至非营利的Mozilla,网景品牌与公司名存实亡。
打败网景后,雅虎为了避免跟微软冲突,将自己定位成内容提供者。在2000年前,微软的IE称霸市场,其Windows Mobile也将Palm Pilot杀得血流成河,同时其Hotmail与MSN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信平台之一。
一直到Google在2000年后壮大前,微软可以说是暂时抵销了网际网络对其操作系统和商用软体市场的压力。
微软失策:Wintel时代的殒落
说到Wintel时代,当微软逐渐脱离跟IBM的合作关系,后者因不敌软件业和硬件业的竞争,从九零年代开始就开始大失血。到了2000年,IBM壮士断腕,出售硬件业务(如硬盘、个人电脑、服务器等)。同时IBM也准备收起过去跟微软合作的OS/2业务,改用Linux,并考虑转型成为商务咨询和服务导向公司。
反观微软因为是传统软件业的大赢家,在IBM卧薪尝胆时,微软却极力保护Wintel帝国版图,也持续维护公司内的「Windows First」(Windows优先)策略,意思就是微软的所有业务都必须以巩固Windows作业系统在消费和商用市场的影响力为首要考察。
这点可以从微软2000年后的软件构架看出,虽然其为了拥抱网际网络带来的分布式运算概念而大推新的.NET Framework,但却因为Windows优先的策略,使得很多观念仍以桌上型应用程序为主。以网络服务(Web Services)为例,.NET初期将分布式运算的重心放在SOAP和Object Remoting上,其实就是透过传统面向对象的角度诠释网际网络的分布式运算。如今事实可见,这些构架的设计太过繁冗,反而简单易懂的JSON与RESTful的网络服务构架很快地跃升为分布式运算主流。
2009年,PC市场受平板市场而重创、IE市占率持续下滑、MSN因为其他竞争平台而使用量锐减、Office也面临在线文书处理软件(如Google Drive)的挑战。前年,亚马逊又推出Web Services,此时Wintel帝国风雨飘摇,微软不再是媒体争相报导的对象,更有许多人相信:微软完了。
阵痛和转型
鲍马(Steve Ballmer)是微软草创时,比尔盖兹和保罗艾伦(Paul Allen)在1980年找来共同打拼的伙伴,鲍马在2000年升任微软总裁。若要说老微软精神,鲍马带领下的微软,见证Wintel联盟的兴衰史。
2014年,鲍马宣布卸任,上任的新总裁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科技业是一位新面孔,但升任全球最大软件公司之一的总裁大位,是有原因的。
早在2007年,纳德拉就已是微软在线服务的R&D副总,专注于商用软体、商用运算平台和云端服务开发。在纳德拉接手微软前,微软的云端业务和商用运算平台业务大有起色。2012年,在Windows销售额开始疲软时,微软商用和云端软件占全年获利比重逐渐增加。到了2013年,过去的Windows金鸡母,占微软营收跌破25%,实际Windows授权业务已跌到整体营收的15%。不难看出,微软指派纳德拉就是为了要协助微软拓展Windows外的业务,重新思考整体企业策略。
纳德拉引领的新微软战略是?
可能很多人会跌破眼镜,答案是开放原始码(Open Source)、运端优先(Cloud-first)、跨平台兼容(Cross Platform Interoperability)以及服务导向(Service-oriented)。这答案在很多人眼里看来可笑,但这也是因为许多人在2000年后就没有仔细观察微软内部的动向。
纳德拉掌旗后,他对公司内部的信息就是Wintel时代已过去,科技业的未来在他的主战场-云端。
若公司再继续独尊Windows操作系统业务,微软也将和Windows一样成为过去式。而在云端服务的世界里,私有软件、单机授权的模式在云端世界中不但不会巩固商业版图,反而会画地自限。
云端公司必须要能够鼓励更多的开发者、消费者使用自己的平台和技术,协助其创造商业价值,才能够从中收取等比例的服务费用、创造稳定的生态圈和现金流。微软的未来也不例外。
之后四五年,我们可以看到微软的整体营运都是以此战略思维为中心。
1.Azure走入构架云(Infrastructure-as-a-service)
首先,微软的Azure从原先.NET专用的平台云(Platform Cloud、Platform-as-a-Service),转型走入构架云(Infrastructure-as-a-service),以支持Ruby、Python、Node.js等软件构架,及Linux操作系统。除此外,也大力发展Hadoop、HBase等开源大数据平台的相关服务。
2017年的今天,微软的云端平台在公有云市场份额高达10%,仅次于亚马逊的47%,远高于第三名谷歌的3.95%。
说来讽刺,在2000年对微软的传统软件业务造成莫大威胁的Google,十余年后,输给亚马逊就算了,竟然被转型后的微软完全超越。
2.Office 365与Office Live脱离Windows本位
第二,Office 365与Office Live的服务本质终于脱离Windows本位,成为微软的战略中心之一。
到了2014年,微软释出Office的行动版,开始支持iOS与Android。除此外,Office开始远离过去的封装软件销售模式,透过Office 365成为订阅制。除此外,Office Live也有免费的阳春版供人在线使用。
同时,如今Google的营收却仍有近九成来自于广告业务。原本可望可以推翻微软Office王朝的Google Drive,却连菜渣都没分到,完全被微软的Office逐出主流市场。
3.不再锁国,改以平台兼容为中心
第三,微软彻底改变了其开发环境的前提:不再锁国,改以平台兼容为中心。微软主打的.NET Framework过去虽然有Mono开放原始码版本,但事实上Mono仍是.NET的跛脚兄弟。
2014年微软官方对外的新闻稿相当惊人,那就是将全力支持全新的.NET Core构架,将完全开放原始码、完全免费而且完全兼容于Linux、Mac OS/X、Windows以及各行动平台的构架。更惊人之处,是微软未来计划以开源的.NET Core为开发主力,并计划完全将原有的.NET Framework路线与.NET Core合并,不再独尊Windows开发环境。
至此,微软更在2016年并购了Xamarin,一家以跨平台C#与.NET风格开发环境为主的科技公司,整并后推出了Mac OS/X版本的Visual Studio,并支持iOS、Mac OS/X、Unity等环境的开发。在短短四年内,微软从Windows-Only的开发环境,迅速转型成为任何平台都可以开发、使用、延伸的软件构架。
4.下定决心远离PC本位
第四,微软更加把劲推动原有的硬件产品设计业务、推动多硬件运算平台整合,下定决心远离PC本位。
除了已成为世界前三大游戏主机的XBOX以外,微软透过Surface Pro转型,将PC与平板市场结合,如今销售量相当可观。
反观,将平板和PC电脑分为个别市场的苹果,在Surface Pro这类新产品的压力下,推出了「iPad Pro」,王见王后局势更加紧张。在软件方面,微软也宣布桌上型Windows使用的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WPF)将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Universal Windows Platform,将把桌上型、平板、XBOX游戏主机以及未来可能推出的Surface手机的应用程序软件构架完全统一。
短结:微软获利与成长都很健康
到了2018年,纳德拉上任已经迈入第四年,转型后的微软,成绩如何?
今天,微软Office业务占整体营收的28%,是微软最大的收入来源。第二名是云端平台、商用软体、服务器软件业务,与Office相加,两者占微软整体营收的50%。第三名是?你可能不会相信,是XBOX和游戏业务。第四名才是Windows,如今只占微软整体营收的9%。
微软的营收状况在纳德拉上任后,虽然公司的产品重心动作频频、版图不断修正,过去四年的营收仍稳定成长。过去四年,微软的股价也从约$37美金,一路上涨到今年三月的$96.54,翻了两倍半。同期,谷歌和苹果的股价涨幅只有微软的一半。
微软整体营收在科技业仅次于苹果和亚马逊,但若论毛利率(约为26%),其与倚赖广告收入的谷歌不相上下,远高于亚马逊的4%。有别于社会大众的误解,微软不但没有完蛋,反而获利、成长都相当健康。有别于过去,今日的微软比过去更专注于商业应用和云端服务。大众较少关心商用运算市场,才以为微软快翘辫子。
事实上,在苹果、谷歌、脸书、亚马逊、微软等几大科技巨擘之中,微软可说在B2B市场独霸。今天讨论到微软,意在抛砖引玉,让大家在注意B2C导向的谷歌、脸书、苹果之余,也该客观去了解过去数年在B2B市场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