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8-29 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
渠道转型,一个没有边际、没有结论的大话题。
坐而论道、尽述观点,不免空谈,还是拿实际的案例说话,看看“别人家”是怎么做的!
一微软渠道合作伙伴的新称呼——CSP(Cloud Service Provider),大家都已经很熟悉,其意为“云服务实施商”。
名正言顺行必果。这个称谓的转变之下,有什么实质性的内涵调整呢?
郑弘亦,微软大中华区Office产品总经理。
她强调:其一,渠道要更好地满足客户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其二,渠道不能过于关注短期营业额。
二在以往“卖许可”的模式中,客户拿到产品之后,整个销售环节即告结束。至于客户是否去用了、怎么用的、用的效果如何,似乎不用关心太多。
而在云时代的订阅模式下,客户可以随时订阅或者取消,也可以随时增订或减订,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客户的整体使用体验就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如果这个月用得不好,下个月没准就不买了。
而渠道的工作重心,要从执行总部销售方案和维护客户关系,转而为客户打造定制化服务的能力以及从服务中赚取回报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渠道要帮助客户设计方案,完成部署和培训,令客户能够有持续良好的使用体验,同时要做好售后维护。
如果有较强的技术能力,最好能基于微软的产品及技术,开发更多具有行业特性的解决方案,这样客户就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整体服务价值。而渠道伙伴自身,也能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郑弘亦给出的建议很细致——渠道伙伴在跟随厂商进行转型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去定位、去布局、去思考,定位在哪个行业、哪些产品,要做什么样的服务,要给客户提供怎样的额外增值服务,如何给客户做好售后服务等等内容,都应该有一个体系化的构成。
“先做好定位,再做相应的企业架构调整,从而推动企业在云转型过程中抓住商机。”
三现在看来,微软的渠道合作伙伴可以做以下三种类型的业务:
一是仍沿用多年以来的老套路,一锤子买卖式的“卖许可”——很明显,此举几乎没有未来;二是转向“订阅”,即“卖服务”——顺应SaaS大势,前途尚可;三是业务模式转向“应用开发”,即郑弘亦谈到的“基于微软的产品及技术,去开发更多更有行业特征的解决方案,带给客户更多的整体服务价值”。
不同实力、不同发展阶段的渠道伙伴,自有各自选择。
细数当下主流的软件厂商,提供SaaS已近乎是标配,渠道伙伴做好这项工作,也仅仅是分内之事。而“应用开发”这一模式无限光明,是渠道伙伴成功转型、挣取更高利润的目标所在,这也是微软积极推崇、引导的康庄之路。
四越过山丘,没想到是人头攒动——云市场发展之快速、竞争之激烈,远超我们想象。但这就是大势、方向,唯有顺应、紧跟。
其实,从微软的战略角度来看,微软的很多产品包括Windows、Office、Azure、Dynamics等都是世界级的平台化产品,而非最终成品,所有组件上的各种功能都有开发端口,合作伙伴可以通过这些端口去开发相应的解决方案。
郑弘亦拿自己负责的Office业务做例,“我们的开发端口称为Office Graph,也就是给开发人员提供的一个接口、开发平台,在其上可以非常容易地调用Office中的各种功能,操作简便且免费使用。”
她介绍了一个实际案例:
微软的一位合作伙伴“法大大”,主营业务是做电子合同。本来该公司已经有着很完整的解决方案,后来发现和Office 365进行整合有更明显的好处——在做电子文档签名和审核的过程中,与微软Office 365的在线编辑功能进行整合,不仅实现签名功能,还能够修改文件以及记录每一次修改,并将全过程存储到OneDrive上。
这样一来,法大大的方案与微软Office 365进行充分整合后,其电子文档、合同签署这样的流程,就可以集合编辑、存储和修改跟踪等多项功能,更为强大,带给客户更进一步的使用体验,从而实现增值。
五基于微软产品比如Office 365,开发各种解决方案的空间非常广阔,包括渠道管理方案,实施成本都很低。“前提是合作伙伴要清楚自己的定位,擅长哪个行业、技术长处是什么、客户在哪里,接着去分析和判断客户具体的需求,再结合微软的产品和技术,开发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微软全球有超过64000个合作伙伴,每个月仍会有6000个新增量。微软95%的业务,都是基于合作伙伴产生而来。
渠道管理平台,也不需要非常复杂和高深的技术方案。
“所谓技术的大众化,就是一家几十人的中小企业,都可以使用世界500强的经销商协同平台来提升渠道效率。”郑弘亦补充说,“花钱不多,关键还是要花点心思。”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