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5-04 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
微软的技术高管Alex Kipman(亚历克斯·基普曼)近日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说道:“智能手机已经死亡,只是人们还没有意识到 ”,他还预测说,混合现实和增强现实头显设备将很快成为未来的主流。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情,微软的CEO Satya Nadella(萨提亚·纳德拉)在另一个播客中表示,微软还没有打算放弃智能手机业务,尽管WP早已经flop了,但是他仍然坚持“we'll make more phones”。
如果你在上班路上匆匆瞥一眼某些新闻标题,你可能会觉得,谨慎的CEO和大胆的梦想家,两人是互相拆台,但事实上,萨提亚·纳德拉还有后半句,原话是这样表达的——“but they will not look like phones that are there today”。是手机,又不像今天的手机,如何理解?深究起来或许两人的说辞并不矛盾。
微软才没有放弃手机
基普曼2001年加入微软,在微软已经工作了十几年,被奉为Kinect、HoloLens幕后的功臣。外界描述他为“第一发明家”,每天的工作时间在创造中度过。在基普曼的眼中,“软件是唯一不受物理规则束缚的艺术形式”,他长得帅,还喜欢参加艺术大会,从艺术中获得创造灵感,是个浪漫的“梦想家”。
HoloLens的诞生,在VR、AR、MR领域掀起了风暴。3000美元的价格、目前只推出了开发者版、一系列炫酷的功能,以及科幻片一样的场景,这些特征让HoloLens登上了一个高高在上的王位。去年年底发货之后便悄无声息的Meta2,以及雷声大雨点小的Magic Leap都没能撼动HoloLens的地位。HoloLens可以算得上是基普曼一手创作的“艺术作品”,造就了这样的产品的基普曼,堪称让老牌科技公司微软焕发生命力的定海针。
对于这样一个人来说,混合现实创造出的场景,其魅力远远大于小屏幕束缚下的信息展览。没错,是“魅力”。专心致志搞研发的人,精力往往集中在创造未来,培育种子而不是下田耕作。尤其是这种艺术型的科学家,运营、赚钱,搞业务不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不论微软有没有在手机业务上做过尝试,他都会坚定地描述HoloLens的美好愿景。因此,基普曼的“手机已死”论出来之后,随之而来的那些阴谋论、质疑头显的作用以及对WP手机flop的嘲讽,统统没有什么意义。
反倒是CEO,这个抓生产、抓业务的的萨提亚· 纳德拉,给出了一套面对公众的保守说辞。微软不会放弃手机,还要做与现在的手机完全不同的手机,与安卓、iPhone完全区分开来,纳德拉传达的才是微软后面的产品计划。
1992年进入微软的纳德拉,在盖茨和鲍尔默这样的霸力Boss手下长期工作,纳德拉不仅对微软有深入细致的掌控,也形成了十拿九稳再行动的习惯。2014年才登上CEO职位的纳德拉,肩负的任务是在微软错过搜索、错过手机之后,带领这家公司走出一条新路,而这条路不仅仅是创造,更需要实现长期稳定成长,从发展战略层面进行正确的把控,要快速,也要稳妥。
微软要做什么样的手机?
iPhone出来之前,微软的手机其实小小火过一阵,那时的Windows Mobile由于Office和E-mail功能,在商务人士中间受到欢迎。后来苹果发布了iPhone,整个手机市场的格局也被改写。虽然后来的Windows Phone 7在2010年引发了不少话题,还和诺基亚合作推出Lumia ,但是发布时间是在iPhone之后,也没有好好耕耘OEM合作生态,最终没有获得理想的结果。
随着安卓崛起,和iPhone两分天下,微软在手机市场更加没有机会了。2013年的诺基亚收购案也沦为笑料。相对于更加开放的安卓和拥有自成一派应用平台的iPhone,Windows Phone太缺乏吸引力,应用的差距难以弥补。也许,是微软的自大,是对手机市场的不了解,也是错失良机,导致了失败。
3月份IDC发布的《全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中,预测2017年全球微软的WP市场份额将降至0.1%,到2021年将会降为零。微软不能再等了,手机业务完全不能带来营收,5月2日官方宣布下架Lumia,据了解,6月份将彻底结束手机业务。
智能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必多言,高端、中低端市场还在火拼,屏幕、芯片、电池、外观都在快速更新,即使技术无法赶上换机的速度,也要通过换壳换色来占领市场。机海战术仍然适用,这么大的市场,微软不做可能会觉得有点可惜,毕竟在手机市场上征战多年,如果彻底扔掉,着实心痛。
经过2007年到2014年的成长,智能手机从技术革新、普及程度以及增速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巅峰,但是之后却增长乏力。iPhone没了乔布斯,把精力从产品创新转移到供应链控制上,三星也是靠屏幕、芯片等元件更新和机海战术在把持市场份额,所以现在智能手机的大环境并不能算得上是一个完全健康的状态。
幸运的是,微软这个时候选择结束手机业务,在成为更大的负担之前,及时清空调整,否则之前传言的Surface Phone也会一样成为扑街的后继者。微软选择在这个时候放手,并不是要彻底退出市场,而是一次对于手机业务的重新规划。根据纳德拉的描述,微软未来要做的手机不是现有的手机形式,区别可能不仅仅限于外观形态,更包括系统、功能、应用等其他的区别,最重要的一条信息——手机和PC的融合。
如今人们手中的智能手机几乎很少用来打电话发短信了,智能手机渐渐承担了休闲、社交、办公、支付、获取信息流等功能,甚至已经开始充当智能控制终端。
微软对于产品的理解,在于创造力。2017年的春季发布会,微软发布的主要产品是搭载Windows 10 S系统,主打教育市场的Surface Laptop,这款教育产品,强化了云协作能力,另一方面,官方表示未来所有Windows 10用户都会获得MR体验,这一点要结合去年的秋季发布会来看。
如果说去年10月微软发布的Surface Book、Surface Studio、Surface Dial、Surface Pen以及MR头显这一系列产品是展示了微软在产品形态方面的探索,那么将这些硬件整合在一起的Windows 10则是微软整个产品生态的根本,而别人目前无法企及的Holographic则承担着更远大的竞争优势。
不止微软和基普曼认为未来MR场景将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乏的部分,就连苹果、Facebook、谷歌等其他厂商也在探索研发未来的生活场景,当你能够将屏幕投射在空气中,在任意一个空间里控制一切、快速掌握和过滤所有信息的时候,谁还需要端着一部手机,低头做小屏幕的奴隶?
但是微软的Holographic是个高大上的平台,距离人们太遥远了,不靠人们手中现有的设备根本无法继续推进,因此微软的MR设备靠PC,靠扩大OEM,靠招揽同盟,靠联想、戴尔、惠普、华硕、宏碁这样的PC厂商来和用户建立联系,而智能手机和人们的生活融合更加紧密,微软通过这条路子把Holographic切入生活场景也是有可能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大胆猜想一下微软的下一代手机形态——PC与手机结合的形态,充分利用“云”为用户提供服务,也许可以突破屏幕的限制,将服务和功能延伸到场景,加上更多的交互方式,不单单是按键和触摸。如此一来既不是现有的手机形态,也和iPhone、安卓那样的系统和平台有明显区别。
不过Holographic目前的研发状态还没到能够挤压掉iOS和安卓,改变人们使用习惯的程度,功能上、体验上都存在太多不足。微软需要慢慢走,慢慢试水,但是时间也等不了太久。苹果投了各种各样的技术企业,也申请了大量的专利,已经有几代iPhone没有明显突破了,短期内苹果也没有推出头戴设备的迹象,看来苹果是要继续走自己的高端手机和PC路线,在老本行上做文章。硬件会进化的,某天iPhone N突然搞出个大事情,变成奇形怪状、三头六臂也不足为奇,真正关键的东西是通用的操作系统和平台。
基普曼也不是信口开河
行业需要一套标准,通过这套标准来实现规模化、建立生态、达成垄断,在垄断的条件下开放,让生态内所有环节的风险降到最低,效益达到最大值,这就是伟大企业的成功。这个标准是由微软来制定,还是由苹果这样的传统手机厂商来制定,还有待观察。但是微软在Windows 10和Holographic平台上的优势是不容小觑的。企业的发展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需要把控利用好自己的核心优势,高通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因为专利垄断,所以被众多厂商嫉恨,但这也是高通的生存之道。
未来让每个人佩戴着HoloLens这样的大型头显过日子并不现实。我们常常猜想,以后的信息会跳出屏幕走进场景,想得近一点,未来的智能设备会变成普通眼镜、隐形眼镜大小,看远几年,大脑芯片植入已经有人在研究,硬件的迭代速度很快,傻大黑粗的设备只是必经阶段,很快就会消亡,亚历克斯·基普曼也不会一辈子抱着开发者版的HoloLens沾沾自喜。
作为CEO的纳德拉,不像发明家基普曼那样浪漫,他不会靠想象来掌舵微软的未来,也许他的心里早就有了大把数据,有了详尽的规划。手机业务想要翻身已经几乎没有可能,只能寻找新的出路。依托目前微软的状态,能够扛起复兴大旗的,也就只有Windows 10、Holographic和云服务了,下一代微软“手机”,也许恰恰是加速现阶段智能手机死亡的催化剂,也是微软在消费市场生态布局的整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