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14 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
微软首席执行官(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随后对沈向洋在微软的工作做出高度肯定,并表示,沈向洋的离职内部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如何过渡。
沈向洋是微软必应、微软小冰等一系列招牌产品的打造者,也是微软人工智能(AI)技术研发的整体负责人,他因计算机视觉和图形方面的研究成就在业界享有盛誉。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沈向洋目前常驻微软总部所在地美国雷德蒙德(Redmond)。离职后,沈向洋选择回国的可能性比较大。
23年的职业“长跑”
在一封致员工信中,沈向洋表示,选择11月离职,是因为11月对他而言有特殊意义。“1996年11月4日,我在雷德蒙德加入了微软研究院;1998年11月5日,我参加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创建仪式;2007年11月,我作为搜索产品研发工程副总裁正式加入必应团队;2013年11月,我成为执行副总裁、加入高级管理团队,主管技术与研究;而今天,2019年11月13日,一切圆满始终。”沈向洋写道。
“离开微软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沈向洋表示,“今天,微软已经如此成功,在人生的这个阶段,我觉得,已经是时候去开启一个新的篇章;去探寻超越微软、超越商业的新挑战;去思考为产业、为下一代计算科学领域的研究员和工程师们,还能多做些什么。”
他表示,能与一群计算与技术产业最聪明的人一起共事,能有机会来参与解决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并帮助公司塑造“下一个未来”,能够帮助推动计算科学的发展,深感无比荣幸。“过去二十三年中,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最大的心得就是——我们虽无法预卜未来,但能够做最好的准备:坦荡、宽容、善待他人。”沈向洋写道。
至此,微软历史上职级最高的两位华人高管都已离职。2016年9月,时任微软执行副总裁陆奇宣布离职,并于次年加入百度。值得一提的是,沈向洋1996年加入微软美国研究院,正是得益于陆奇的引荐下。而陆奇2008年加入微软,又是沈向洋向时任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引荐的。
纳德拉在去年发布的新书《刷新》中,还回忆了自己2008年随着鲍尔默和沈向洋一道去硅谷,拜访当时还在雅虎搜索的陆奇。不过与沈向洋相比,陆奇在微软的时间仅8年。陆奇也是在硅谷非常受到景仰的传奇华人科学家。2009年微软推出必应、希望重新定义搜索引擎和品牌时,鲍尔默甚至要求纳德拉聘请陆奇担任微软所有在线服务的负责人,并服从其领导。
沈向洋最后一次在中国的公开场合演讲是今年10月20日乌镇举行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他当时仍在倡导微软提出的“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他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是一家公司、一个国家的问题,需要更广泛地调动产学研各界,以及各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沈向洋还说:“很多人类感知能力,都在被人工智能逼近或超越。尽管微软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人工智能要真正达到人类的水平,特别是在认知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还表示,许多中国的客户已从微软智能云Azure和人工智能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众多上海的领军企业借助微软智能云和人工智能工具及技术,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数字化转型。
走出“理想国”
微软亚洲研究院由沈向洋、李开复、张亚勤共同创建;如今作为最后一个留守者,沈向洋也即将离开。其间,离开微软研究院的还包括王坚、孙剑等在内的众多科学家,他们离开后纷纷加入了中国的科技巨头或初创企业。
沈向洋曾对自己的工作评价道,亚洲研究院有两件事是非常值得骄傲的:第一是环境,这里不仅待遇很好,更重要的是这个环境里有很多比自己更聪明的人;第二是自由,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
微软研究院的设想由创始人比尔·盖茨提出。国内人工智能公司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林晨曦也曾就职于微软研究院,他还曾作为唯一一位微软研究院的中国实习生被邀请到盖茨家里。
“比尔对微软研究院的定位是——为人类思考未来。所以你只需要做一个未来的思考者,就这么简单。”林晨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所以你不用奇怪凌晨三四点钟照样有人在办公室挑灯夜战,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在拼搏。大家都抱着对于世界本身的好奇,来做这些事情。但是后来当你成长到一定的阶段,你会发现不能仅仅存在于一个‘理想国’。”
但正是在这样一个“理想国”里面,沈向洋一待就是23年。他为人非常随和,习惯让员工直呼其英文名哈里(Harry),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认为他极其友好。一位在微软研究院成立初期就与沈向洋接触过的芝加哥大学计算机系华人教授赵燕斌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看起来是个非常有个人魅力的领导者,也非常有远见。”
2016年,沈向洋50岁生日之际,他自称最近的愿望之一是成立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友会,将曾经一起干活打拼的人聚起来,再提供一个大家交流的平台。
自从1991年微软总部雷德蒙德成立第一所微软研究院以来,此后20多年间,这家软件巨头用难以计数的支出建起了庞大的智慧大脑“人才库”,网罗超过1000名计算机领域的顶级科学家,包括大量图灵奖(计算机业)、麦克阿瑟奖、菲尔兹奖(有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之称)得主。
“科研领域有很多天才,我很幸运见到了一些很聪明的人,刻骨铭心的聪明。”沈向洋曾说道,他正在竭力尽量快、尽量广地“浅度学习”——微软研究院有很多方向,身居高位的沈向洋要对整个计算机科研发展有很好的大局观。为此,他需要不断大量地阅读交流学习,如海绵吸水,再抽丝剥茧。
微软被“刷新”
多位美国科技行业的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沈向洋的离职,虽然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纳德拉看起来不会离开CEO的职位,他做得非常成功。”一位计算机领域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美国科技公司,印度裔的高管从历史角度来看更具优势。”
沈向洋曾回忆道,2007年微软下定决心重金投资必应时,公司的精锐部队都进去了。“在微软的人才库中,我和萨提亚(纳德拉)都是战略预备队,被投到战场前方。”沈向洋说道,“一旦从研究转向业务,就拉开了一场商业马拉松,做学问只是其中一部分,然后要做产品、市场、销售,最后还要赚够钱来做下一个项目。”
也许是在这一次较量中,奠定了纳德拉在微软多年后的地位。2011年,纳德拉出任微软云和企业集团的执行副总裁。云计算和企业服务市场也是微软战略转型的重点。这也是盖茨选择纳德拉接班鲍尔默的重要原因。
在纳德拉的带领下,微软在几年时间内面貌焕然一新;从一家营收严重依赖Office和Windows的死气沉沉的老牌科技公司,顺利转型成为一家通吃企业和消费市场的云计算和生产力服务商。如今微软已经有三分之一的营收来自云计算业务。而且得益于云服务市场的旺盛需求,Azure业绩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市场份额仅次于亚马逊的云业务AWS。
纳德拉上任5年来,微软股价也从35美元一路飙升到目前接近150美元的历史高点,市值更是站上了万亿美元,和苹果并肩成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
纳德拉也没有停止微软高层重组的脚步。2018年3月,微软新成立了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平台,由纳德拉的老部下斯科特·格思里(Scott Guthrie)负责,后者也因此晋升为执行副总裁,这次重组从一定程度上分流了沈向洋领导的人工智能和研究部门的人员和资源,也带走了人工智能商业化的关键职能,并推动沈向洋的部门更专注于基础研究。
走出微软“象牙塔”的沈向洋,迎接他的世界更加广阔。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如火如荼,无论从资本还是人才来看,都充满着机遇。
反观美国科技巨头中,华人高管已经寥寥无几。除了苹果全球副总裁葛越之外,微软、亚马逊、谷歌、脸书(Facebook)、英特尔、IBM、高通、甲骨文这些美国科技巨头的核心管理层里,已经很难找出华人高管的身影。
“文化背景在领导力方面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我认为是否能够领导企业,更多是由人的性格决定的。”赵燕斌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教授史建波则认为,性格随和的亚洲高管更容易受到西方公司的青睐。
陆奇离开微软后,选择了百度,并期待成为一位“变革者”,但他的努力最终没有如愿,在加入百度一年后,陆奇宣布离职。而离开微软后的沈向洋,又将去往何方?相信这个外界密切关注的话题在不久后就会出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