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29 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
曾几何时,全世界都拿日本的企业说事儿,甚至日本的职员们自己也戏称自己为社畜,整天起早贪黑只是为公司而活没有自己的人生。
但现如今,国人却像是要化身社畜一般,越发使劲加班。反倒是日本已经注意到长时间劳动的危害性,开始了一系列的劳动方法改革。
成果就是,现如今的日本,会让职员加工过劳死的企业已经少了很多,至少大家明面上都还说的过去。甚至让人觉得,所谓的“社畜文化”是否会在若干年后成为一种历史。
但其实,完全取缔加班对于很多的企业来说也是一件并不现实的事情,因为工作始终要有人来做,但很多量大的业务如果没有员工加班的话就没有办法按时完成。故而,即使日本越来越倡导健康的职场环境,却仍旧有很多的企业倾向于让员工加班。
同时,很多员工自身也需要多赚一笔“加班费”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很多人习惯于在正常工作时间摸摸鱼,故意延长工作时间。
但这样的情况估计也会在近些年得到改善,因为日本终于下本钱做出了一套强制员工下班的系统。
6点半准时关机
日本大阪府的知事(相当于市长)在27号发表的一套目前正在开发的系统。
通过这种系统,可以让所有员工的电脑在每天的下午六点半准时自动关机...
如果真的是需要加班的情况,需要职员在四点半之前递交申请,没有申请的话,电脑就会一直弹出「速やかに業務を終了し退出してください(请快速结束业务并退出)」的提醒,并在半个小时以后自动切断电源...
这样员工就可以开心的回家了...
而作为第一批小白鼠试用这种新系统的,就是大阪市政府的7600名职员了。
政府之所以如此拼命的想要阻止大家加班,其实有两个原因,第一当然就是为了员工们的身体健康,而另一个原因则是为了省钱...
据统计,大阪府的公务员在去年一年中的总加班时长超过了一百万小时,而作为加班工资,政府总共多发出了30多个亿...
所以说,即使是政府机关,年年这么发也是吃不消的。
而且有了这个系统,还能非常有效的杜绝故意加班混加班费的人,可谓是一举两得。
6点半下班应该是成果而不是手段?
这样的强制下班系统一出,自然是受到了很多人的点赞,特别是对于一些明明不想加班却不得不加班的人。
要是以后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的话,相信推广到全日本的大小企业或是政府部门应该都是不成问题的,届时日本的高强度加班问题应该也就被很好的解决了。
但一位现居美国的作家兼记者冷泉彰彦却对这一系统并不看好。
在他看来,不论是在任何一种职场中,上司应该具有的“领导才能”就应该体现在如何给部下提供“便利的工作环境与条件”,而不是给部下找事儿或是添堵。
而这次作为一种劳动方式改革被提出的【6点半电脑强制关机系统】,作为政策来说简直是太过于潦草了。
因为,【员工能够在6点半准时关电脑】应该是大家最终要达成的目标,而并非一种手段,所以这样的决策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那么。真正要想实现【所有员工准时下班】这一目标的话,该怎么办?
冷泉氏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把所有能简化的业务全都简化,能用嘴说明的就别做文件,两页能写明白的就别整七八页,能社交软件上通知一下的就被浪费时间开会。
你不是时间不够用所以才加班的嘛?那咱们把工作量减少不就得了吗?
要是能做到这一点大家的效率都得到提升的话,实现每天六点半自主关机不也不是梦吗?
微软日本的上四休三
说到日本的劳动方式改革,咱们还不得不提的就是前段时间微软日本所进行的尝试:将双休日改为三休日。
这样的改革听起来似乎很胡来,毕竟没听说过哪家企业是一周上四休三的,不免让人觉得,这难道不会乱套吗?
但实际结果却是,在实行了改革以后,员工的工作效率确实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公司的整体效益也有一些改善。
毕竟一想到一周只上四天的话,原本五天的活儿必须四天干完,自然就有一种紧迫感,进而工作效率就会提升。
而总体的工作时间缩短,也就代表着员工个人的时薪增加了,这对于员工个人来说当然是值得开心的事情,企业承认了自己劳动的价值的话,自己当然也愿意好好的为企业贡献自身的力量,这是一种双面性的互利。
总的来说的话,对于员工个人来说,时薪增长了,休假变多了,自己也比以前更有干劲,企业显得很悠闲也让员工们充满安心感。
而对于企业来说,我一周少开门一天就代表着我整整减少了公司运营成本的百分之20啊,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了,而且员工的自信心增强企业欣欣向荣,整体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产能也跟着提高。
最为重要的是,员工因为感受到了企业改革带来的时薪增加,也会增强其对企业的依赖度和忠诚心。
试问这世上有人会在工资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从一家歇3天的公司辞职跳槽去只能歇两天的公司吗?
不管公司高层怎么鼓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任何一个不傻的普通员工都明白自己的立场。
所以,占股的领导阶层与领工资阶层的利益永远是冲突的,一边想要员工使劲拼命的干活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效益,而另一边则只是想付出符合工资价值的劳动力。
比起不断给员工画大饼或是996,显然还是微软公司这样的做法显得更加聪明。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