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5-22 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
人工智能热度不减,当前,云计算的发展、计算机运算能力以及数据存储的双重发展,给了人工智能训练与学习的机会,AI创造开始萌芽。关于人工智能助手行业的生态链、小冰的产品逻辑、技术提升和商业化进程,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李笛提出了看法,他认为,未来人工智能的角色并非替代人类,而是和人结对子,辅助人类的工作和生活,衍生出一人一AI的新型雇佣关系,产业和社会都将进入“AI创造”时代。
李笛认为,人工智能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在飞速蓬勃地发展,但目前为止人工智能实际能够运用到生产生活中的,或者说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情况还不是非常多。“从微软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现在这个行业的算法是过剩的、数据是不足的,最缺乏的是整个框架上面最主要的结构。”
目前也有一些尝试,李笛介绍道,包括一些做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的、做语音的或者做图像识别的,或者像face++,虽然有很好的图像识别部分的用量,但是这种用量很靠后,所以很难形成完整的回路。那些数据也不能特别好地帮助它们从各个层面反哺回到系统里面。
在人工智能整个领域,微软有一些自己比较独特的框架、算法。李笛介绍,因为微软有比较大的数据基础,所以能够做一些过去不太容易尝试的最新探索。微软在过去四年时间里,特别是在微软小冰和微软小娜的项目上,搭建了一个完整的框架。
李笛表示,很多人认为微软小冰只是一个机器人,但大家可能并不知道的是它连接着世界一端,微软小冰在多个领域展开商业模式的探索。其中,在日本为连锁店LAWSON提供对话式人工智能托管,小冰在对话过程中引导用户使用某种服务,线上到线下的转化率超过了50%。
另外,李笛强调,还有一个价值就是人工智能必须像人,这是微软第一个提出来的,微软小冰的感观系统已经上线两年多。微软目前上线的一个是文本,还有图像、视频和语音,另一个是全时语音。
“人工智能的创造主体,必须是同时具有智商和情商的综合体,而不仅仅是具有非常高的智商。”李笛表示,人工智能创造的作品,必须是能独立成为知识产权的作品,只在原有作品上的叠加不应该视为一种人工智能创造的产物。李笛解释,几万首诗歌里面蕴藏着不能被我们探知到的他们创作的黑盒子。但是小冰像一个人类的初学写诗的人一样,它去不停地修习这些诗歌的作品,一次学习几万首诗歌作品。
这并不仅是一项功能上的拓展,它意味着人工智能不仅能涉足制造领域,还能进行自我创造。李笛介绍,小冰的创造并非是基于模板,在人类已有作品上的简单叠加和表面性的模仿,而是具备独创性,能够真正形成人工智能的知识产权。如果结合人工智能高并发的特性,这项能力将使大规模的AI内容生产具备可能性。
“从目前披露的数据来看,在两个月之前小冰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1亿,积累到的直接对话总量是300亿。”李笛表示,目前小冰已经覆盖到全球四个国家,在14个平台上面与用户互动,包括中国内地的微信、QQ、微博,美国地区的Facebook Messenger,以及日本地区的LINE,有很多第三方服务已经融入到这里,除了上述第三方平台,微软小冰也已全面内置到中文版Windows 10的操作系统中。
微软小冰的商业化进程也会进一步加速。大约有10%左右国内的媒体和自媒体,它们的内容和界面是托管给微软小冰的,微软提供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储备。